其他
骆扬《历史记载中的张力:比较视野下的<春秋>经传及早期史学与思想研究》出版(附丛书总序)
出版年:2019-12定价:96.00元页数:270装帧:平装丛书:中西古代史学比较的实践与探索丛书ISBN:9787030639233
作者简介
骆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思想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春秋学。代表文章有《试论孟子说<春秋>——关于<诗>与<春秋>的关系及<春秋>的三重内涵》《史事与想象:<左传>叙事的一种张力》等。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对《春秋》经传等早期经典的历史书写从史学理论的角度加以思考和探讨,主要对《春秋》经传的书写者(史官)、文本(史书)和历史事实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出历史的客观事实、作者的主观意识,以及两者结合所形成的历史记载之间存在的张力,展示了中国古代早期史学萌芽时期人们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的初步形态,并进而说明《春秋》经传等经典给后世中国史学书写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本书可供先秦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等专业的师生学习和参考。目次
丛书总序第二章 《春秋》历史书写中的张力
第一节 《春秋》对客观史事的表现
一、作为编年史的《春秋》书写
二、《春秋》的记事之简
三、《春秋》记载的客观可信性与阙疑精神
第二节 论《春秋》书写中主观意识的客观真实性
一、由春秋笔法引出的问题
二、从两种“弑君”书写看史官主观意识之客观性
三、“鲁君见弑”书法中的隐与显
四、结语
引言
第三章 《左传》对张力的发展
第一节 《左传》是否为《春秋》之传
第二节 《左传》对《春秋》的解释方式
第三节 《左传》的历史叙事
一、联系史实,知其相因
二、从编年史到历史叙事
三、道德的历史?因果解释与历史理性—兼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相比较
四、言事相兼,说理与叙事—与《国语》的比较
五、史事与想象:《左传》叙事的一种张力
第四章 《公羊传》对张力的发展
第一节 《公羊传》的口传与问答形式
第二节 《公羊传》对《春秋》的解释
一、书与不书
二、讳而不隐
三、实与而文不与
第五章 《春秋》泓之战记载之三传比析
第一节 《左传》记载所体现的史学特点与历史理性
第二节 《公羊传》《穀梁传》对宋襄公之评价体现了二传着眼点不同
第六章 《春秋》昭公十二年“伯于阳”考异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公羊传》解释的自身合理性
第三节 《左传》记载前后一贯,可成一说
第四节 对《史记》与《左传》中不同记载的分析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春秋》经传基本问题研究讨论
第一节 《春秋》是什么样的书,和孔子的关系又如何?
第二节 春秋笔法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下编 中国早期史学与思想考论
第八章 《周本纪》《鲁周公世家》所载周公史事引《书序》考论——兼谈司马迁的撰史理念
第一节 《周本纪》所载周公史事引诸篇《书序》考论
一、《周本纪》引《微子之命》《归禾》《嘉禾》《康诰》
《酒诰》《梓材》诸《序》次第
二、《周本纪》引《君奭序》考论
第二节 《周本纪》与《鲁周公世家》引《书序》之异同比析
一、引《召诰》《洛诰》的位置问题
二、司马迁引《多士》《无佚》之“疏失”辨疑
三、《史记》引《周官》《立政》篇《书序》相关问题考论
第三节 结语
第九章 原“孝”——从“孝”看西周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西周时“孝”字的用法
第二节 西周时“孝”字的使用对象
第三节 “孝”的起源、演变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第十章 孔子忠恕思想考论
第一节 孔子之前的“忠”“恕”词义考原
一、“忠”渊源之考原
二、“恕”渊源之考原
第二节 孔子的“忠”“恕”观念研究
一、《论语》中“忠”的含义
二、《论语》中“恕”的含义
三、“一以贯之”与“忠恕”
四、“忠”与“恕”的关系
第三节 “忠恕”与“仁”的关系
第四节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陈垣史源学杂文》随札
丛书总序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魅力无穷。这样作不仅可以为认识中国历史提供蓝本和参照,在阐释某些疑难现象时获得灵感和启发,更重要的是,只有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下观察,才能定准坐标,判明是非,剥离假象,找到方向。因此,中西史学比较不单是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学理问题。陕西师范大学为西北学术重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本源先生曾长期执教于此。他不仅著有专书,对史学比较在理论上作过系统分析和归纳,而且非常善于用比较的眼光审视中国古代,在西周社会性质等热点问题上发表过重要文章,其见解之独到,早为世所公认,这又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树立了进行比较研究的典范。如今,朱先生虽已仙逝,但他的影响却十分深远。近些年来,一批青年才俊先后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老大哥院校获得博士学位后到西安任职,既壮大了我们的队伍,也带来了重理论、重融通的学术风尚,陕西师范大学由朱先生开创的史学比较老传统后继有人。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一向对西部地区关爱有加、大力扶持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建议我们成立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中心,得到了学校的批准,并拟定就聘刘先生作主任,但他坚辞不就,只答应以名誉主任的身份作坚强后盾,而把我和他的弟子王成军教授推到前台。刘先生的设想是以中心为平台,团聚队伍,凝炼方向,形成特色,扩大影响。作为具体措施,则有招收研究生、在中西比较的总体框架下相对集中确定科研选题、编辑出版丛书,等等。他的主张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2012年中心正式挂牌时,刘先生不顾年高体弱,亲临西安,向全院师生阐扬中西比较的意义,又分头与相关年轻教师谈话,用耳提面命的方式循循善诱。2013年招收的中西史学比较方向的博士生也在王成军教授的带领下赶赴北京,向刘先生当面问安和请益。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2012年至今,转眼三年有余,宋、刘诸先生播撒的种子初见收获,我们将已杀青的书稿编在一起,算作丛书的第一辑。从内容上看,既涉及具体历史事件,也涉及中西早期社会规范、发展道路、史学观念、哲学思想的异与同。我们深知,刚刚摸着门径的作者还远不能得心应手,加之从专业背景看,中心成员又以教中国古代史的老师居多,对于世界历史还有一个重新再学习的过程,所以,这第一批成果并不光鲜甜美,甚至有些青涩,与其说是比较研究,不如说是仅仅有了一点比较意识。但驽马十驾,不舍千里,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刘先生为中心设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并会有更多的人加人到我们的队伍中。我们诚挚欢迎史学界对丛书提出批评,并对为丛书出版付出大量心血的院领导和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深表谢忱。赵世超
2015年11月10日